ICLR 2021论文接收统计出炉!Top20 机构,国内仅清华在榜!

news2023/11/30 9:41:15

转载自:AI科技评论

ICLR 2021于前些天正式放榜,本次ICLR 2021一共有2997篇有效论文投稿,最后一共860篇被接收,录取率达到了28.7%,相比去年的26.5%有提升,与其他一些AI顶会大幅降低接收率相比,ICLR 似乎显得更加友好。

被接收论文中有53篇论文被接收为Oral(录取率仅为6%)、114篇论文被接收为Spotlight、693篇论文被接收为Poster。

01

ICLR 2021论文接收排行

在论文放榜之后,还是辣个男人,Criteo AI Lab机器学习研究科学家Sergey Ivanov,他又一次火速爬取了ICLR 2021全部的被接收录用的论文,并统计出了每位作者的论文接收量,简单做了个排名。

本表不仅统计出了作者的论文全部投稿量和接收数量,还统计出了论文被接收为Oral还是Spotlight。

............

之后,斯坦福大学Sharon Zhou在Sergey Ivanov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的一些列可视化统计,Sharon Zhou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计算机专业目前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生,其导师是吴恩达。

下图显示了ICLR 2021论文接收量排名前二十的研究机构,分别是:

谷歌、斯坦福大学、UC伯克利大学、卡纳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微软、KAIST、牛津大学、Facebook、 蒙特利尔大学、苏黎世联邦大学、华盛顿大学、Deepmind、清华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多伦多大学、南加州大学。(注:下表统计有瑕疵,清华大学被统计了两次)

下图也是ICLR 2021论文接收量排名前二十的研究机构统计图,和上图的差别多出了论文的投稿量(灰色部分也即是论文被拒的数量)。

可以看出谷歌全部的论文投稿量多达400余篇!这样来看,论文被接收近200篇也才是近50%的接收率。同样可以看出前二十的研究机构论文接收率基本都不会高于50%。

下图是ICLR 2021论文平均分排名前二十的研究机构, 腾讯天衍实验室平均分7+排名最高,另外同样排在前二十的国内研究机构还有商汤科技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

而在接收论文平均得分最高的 Top 20 研究机构中,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近8分的平均得分位列第一,国内腾讯天衍实验室、商汤分列第4和第9位。

以下是 ICLR 2021 论文接收量排名前二十的作者,可以看出论文接收量最高的,是来自加州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Sergey Levine,今年共有16篇论文被接收(大多都是非一作),简直是论文收割机!论文接收数排名第二的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今年共有10篇论文被接收。

以下也是ICLR 2021 论文接收量排名前二十的作者,和上图相比多出了论文的投稿量(灰色部分也即是论文被拒的数量)。

而从上图可以看出LSTM发明人Juergen Schmidhuber有5篇论文投稿且全部被接收,接收率100%!

另外还可以看出Sergey Levine的投稿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30篇!(对此有个小小的怀疑,30篇论文他自己都能记住哪篇是哪篇吗

值得一提的是,他最近两年有12篇论文被NeurIPS 2020接收,12篇论文被NeurIPS 2019接收,同样位列NeurIPS榜单的第一位,实在是恐怖如斯。

图注:Sergey Levine

以下是以anchor 作者身份投稿论文数量最多的前二十位作者,Sergey Levine 同样名列第一,刘铁岩紧随其后。

以下是 ICLR 2021上以第一作者身份接收量Top 20 的作者,可以看出百度旧金山实验室的研究科学家Yuanpeng Li和Dani Kiyasseh二人并列第一,都有5篇论文被接收。

02

论文高产华人学者

在本次ICLR 2021上华人学者表现亮眼,其中论文接收量5篇以上的有6人,分别是:汪张扬8篇、刘铁岩7篇、熊蔡明6篇 、王小龙6篇、陈天龙5篇、杜少雷5篇 。

而论文接收量4篇的学者当中也能看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秦涛、斯坦福大学马腾宇、清华大学张崇杰、清华大学朱军等人的身影。

以下对汪张扬等6人做一简单介绍。

汪张扬

汪张扬2012年从中国科大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博士就读于UIUC,师从Thomas Huang教授。目前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科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他最新的研究兴趣集中在AutoML、基于学习的优化、机器学习的鲁棒性和高效的深度学习上。

个人主页:https://www.atlaswang.com/home

刘铁岩

刘铁岩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

刘铁岩本硕博均就读于清华大学,是机器学习和信息检索领域的知名专家,尤其是在排序学习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同时还是中国科技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客座教授。

熊蔡明

目前是Salesforce AI的高级研究总监。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他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4年他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由Jason J. Corso教授指导)。他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个人主页:http://cmxiong.com/

王小龙

目前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教授,他本科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就读于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毕业于CMU机器人专业(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导师是Abhinav Gupta。博士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I研究院((BAIR))度过。曾获得2013年谷歌奖研金、2017年英伟达奖学金。2014年获ICME最佳学生论文。曾担任或即将担任CVPR 2021、AAAI 2021和ICCV 2021的领域主主席。

个人主页:https://xiaolonw.github.io/

陈天龙

陈天龙目前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生,导师为上文介绍的汪张扬教授(助理)。

他本科就读于中科大少年班。他的研究兴趣包括AutoML、对抗鲁棒性、自监督和图神经网络等。他在NeurIPS、CVPR、ICCV、ICLR、ECCV、ICML等顶会上一共发表了20多篇论文。

其中他在NeurIPS 2020上也有5篇论文发表,且都为一作或共同一作。

杜少雷

杜少雷目前为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他本科(2011年-2015年)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了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工程数学与统计学双学位,他于2013年在清华大学电子系做过一段交换生,博士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专业,博士后于普林斯顿度过。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深度学习、表征学习和强化学习等。

他在NeurIPS 2020上有六篇论文被接收。

除此之外,杜少雷博士也曾在微软研究院、Facebook AI研究院、谷歌大脑等有着丰富的研究实习等经历。

个人主页:http://simonshaoleidu.com/

03

其它统计

本次ICLR 2021提交论文关键词的词云图:

以下则是每篇论文的作者人数分布图,可以看出论文作者=为三人的数量最多,达到了631篇。

论文共同作者最多的论文则是:《Predicting Infectiousness for Proactive Contact Tracing》,这篇论文一共有多达23位的作者,且容易看到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正是Yoshua Bengio。

论文标题最短的论文则是《AlgebraNets 》,这篇论文只有一个单词,这篇论文研究了神经网络中实值权重的多种替代方法,并声称并找到了有前途的替代方法。不过很遗憾的是这篇论文被拒绝了。

论文链接:https://openreview.net/pdf?id=guEuB3FPcd

参考链接:https://twitter.com/realSharonZhou/status/1350302121808244737

https://github.com/sharonzhou/ICLR2021-Stats


扫描下方小助手二维码,备注 姓名+学校/单位+专业/方向,即可加入智源社区「机器学习」主题讨论群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wjs.net/news/14183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七分地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为什么 Linux 和 macOS 不需要碎片整理

为什么这么设计(Why’s THE Design)是一系列关于计算机领域中程序设计决策的文章,我们在这个系列的每一篇文章中都会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讨论这种设计的优缺点、对具体实现造成的影响。如果你有想要了解的问题,可以在…

GPT「高仿」问世:GPT-Neo,最大可达GPT-3大小,已开源 | AI日报

GPT“高仿”问世:GPT-Neo,最大可达GPT-3大小,已开源近日,有个名叫 EleutherAI的团队(创始成员为:Connor Leahy,Leo Gao和Sid Black),宣布推出GPT-Neo开源项目&#xff0c…

Neighbor2Neighbor: Self-Supervised Denoising from Single Noisy Images

下面内容来自智源研究院CVPR2021预讲华为诺亚专场 1、深度学习的图像去噪方法面临的挑战 当前方法主要包括三类: 基于监督学习的方法:使用 noisy-clean 图像对进行训练(DnCNN, FFDNet, CBDNet, SGNet)。这类方法的难点在于&…

《Pro/ENGINEER野火版5.0从入门到精通》——1.3 体验Pro/E野火版5.0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Pro/ENGINEER野火版5.0从入门到精通》一书中的第1章,第1.3节,作者 暴风创新科技,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1.3 体验Pro/E野火版5.0 Pro/E野火版5.0与其他软件类似,操作程序时…

CVPR 2021评审出炉,评审员奇葩意见遭热议 | AI日报

CVPR 2021评审出炉,评审员奇葩意见遭热议1月18日,CVPR 2021的评审结果出炉。根据CVPR 2021 程序主席、FAIR研究科学家Georgia Gkioxari近日在推特上的发文数据:今年共有7015篇有效提交论文,每篇论文都至少有3个评审结果&#xff0…

书评 | 9 年码龄工程师读 Android 经典

作为一个码龄 9 年的 Android 开发工程师,因业界大前端趋势,从18 年开始更多的时间专注在 React Native 上,Android 相关新技术日渐生疏了。Kotlin 和 Jetpack 等新技术一直缺乏上手了解的机会,是时候通过一本书体系化地了解一下相…

stylegan2 示例命令fused_bias_act.cu环境配置异常(无法打开包括文件: “tensorflow/core/framework/op.h”

在python运行stylegan2示例时,运行过程中,触发fused_bias_act.cu中的异常,可以看到fused_bias_act.cu中实际上是用c/c写的实现代码. 仔细看异常信息会发现这句话 无法打开包括文件: “tensorflow/core/framework/op.h”: 解决策略 1.首先确保你安装了c/c工具集,版本号可以有些…

中科院计算所沈华伟:GNN发展简史,诟病才是成长动力

文:周寅张皓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的应用在近年来蓬勃发展,但同时对其质疑也从未消失。诸如对与大规模图数据的存储问题,表达能力问题,以及数据集的规范问题引发了许多讨论。中科院计算所沈华伟…

赠书活动 | 数据挖掘经典入门

赠书活动在 AINLP 公众号。这本书相当受欢迎(前两个版本累计销量超过 5 万册),尤其是受学校青睐——在此也说声抱歉,出于出版时间的原因,很多学校依然采用了旧版作为教材;同时也请知悉,新版已上…

《C语言编程初学者指南》一2.9 理解运算符优先级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C语言编程初学者指南》一书中的第2章,第2.9节,作者【美】Keith Davenport(达文波特) , M1ichael Vine(维恩),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2.9 …

产品开发的 11 宗罪

题图 | created by freepik最近图灵君在翻看一本比较小众的书:《硬件产品设计与开发:从原型到交付》,没成想翻开前言和第 1 章都很惊艳,尤其是第 1 章总结的《产品开发的 11 宗罪》,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因为这篇文章总结…

盘点:2020 年机器学习 10 大进展

转载自:机器之心2020 年因为新冠疫情,很多人不得不在家工作和学习,大量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也转为线上。不过在去年我们仍然看到了很多 AI 技术领域的进展。DeepMind 研究科学家 Sebastian Ruder 近日帮我们对去年的机器学习社区进行了一番总结。…

《精通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第1章 1.3节五天太久,还能压缩吗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精通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一书中的第1章,第1.3节五天太久,还能压缩吗,作者陈冬严 , 邵杰明 , 王东刚 , 蒋涛,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1.3 五天太久,还能压缩吗两…

终于!有本书把我从“看完就忘、死记硬背”的学习困境中拯救出来了!

设想一下,你面前有一堵由5000个魔方组成的魔方墙,从中间分割成两块,左右各2500个,并且它们的图案完全一致!这时,有人从右边的墙上随机挑选一个魔方,让九个方格中的一个变换颜色,你能…

一秒看遍10万神经元的「绚丽烟花」,AI究竟向大脑学什么?|北大陈良怡专访...

作者:梦佳大脑是人类进化的高级产物,重量约1.5公斤,占体重2%,功耗约20瓦,占全身功耗20%,当前人类对大脑的认识还不足5%,尚无完整的脑谱图可供参考。毫无疑问&…

一本真正讲“大数据”处理思路的书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真正讲“大数据”处理思路的书,我想分享一下我读了这本书的感悟。一般情况下,在面对海量数据的时候,我们的软件架构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当你的数据量在内存里放不下的时候,你就得考虑硬盘;当你的硬盘…

这些代码改变了科学界:从Fortran、arXiv到AlexNet

转自:机器之心2019 年,「事件视界望远镜」团队拍下了第一张黑洞照片。这张照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照片,而是计算得来的——将美国、墨西哥、智利、西班牙和南极多台射电望远镜捕捉到的数据进行数学转换。该团队公开了所用代码,使科学…

不存在完美的入门书,但是有些书在某些方面很惊艳

题图 | Technology vector created by stories - www.freepik.com前段时间收到了明发哥翻译的《Android 编程权威指南(第4版)》,许久没有打开纸质书,但翻阅时的纸墨味儿依旧,仿佛回到了几年前初学 XML 布局的时候。我从…

两院院士评选2020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揭晓,「机器学习模拟上亿原子」等入选 | AI日报...

两院院士评选2020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揭晓,「机器学习模拟上亿原子」等入选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腾讯集团发展研究办公室协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

一本书带你入门商业数据科学

老马(Matt Taddy)是 Central Economics Team 的 VP,亚马逊北美首席经济学家。相当于大型智囊团里的二当家的。在来亚马逊之前,老马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明星教授,他是学数理统计出身的,一开始教授的是统…